2006年12月31日星期日

一弦一柱思华年


一弦一柱思华年

2006年12月27日星期三

戒之在斗(五唐)莫学武陵人

戒之在斗(五唐)莫学武陵人

作者简介:姚劲秋(约1937年前后在世)名洪淦,字涤源,一字心僧。浙江吴兴(今湖州)人。

赏析:
谜面带出儒家的修养功夫,也是人人必守的养生之道,此即论语季氏篇所说:“孔子曰,君子有三戒。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。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。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

孔子所讲的“斗”乃指喜欢“斗气、斗勇、斗胜”者。因此,人生在壮年时期要克服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并注意调节心态,能够做到“知足常乐”是预防疾病和健康长寿的措施之一。

陶渊明著作中之桃花源是世人向往的一块净土。武陵人没有珍惜,后来再也找不到桃花源,所以裴迪《送崔九》:“归山深浅去,须尽丘壑美,莫学武陵人,暂游桃源里。”

谜底“莫学武陵人”即出自此诗。入谜后,却被别解为切“莫”要“学”习了“武”艺之后,就欺“陵”他“人”。原来“陵”通“凌”,有欺侮;欺压的意思,见《礼记》:“在上位,不陵下。”

全谜以平和的语调,寓教于谜,择面扣底,手法圆通。

双声鼓下听分明(诗韵目)二冬

双声鼓下听分明(诗韵目)二冬

作者简介:王文濡(约1922年前后在世),字均卿,别署竹毓、亭轩、虫天子、天壤王郎、学界困民、新旧废物、吴门老均等。原籍浙江吴兴(今湖州),长期侨寓上海,晚岁移居苏州。

赏析:
唐白居易【城上】“城上冬冬鼓,朝衙复晚衙。为君慵不出,落尽绕城花。”
南宋陆游【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】:“高梧策策传寒意,叠鼓冬冬迫睡期。”
唐五代韦庄【喜迁莺】:“人汹汹,鼓冬冬,襟袖五更风……”

由此可见,“冬冬”就是两下快速而有节奏的击鼓声。

乍看谜面,如闻其声,声声入耳,情景逼真,令人为之精神一振。“双声鼓下听分明”,不就是“二冬”了吗?

谜底“二冬”简单传神的把“冬,冬”两下的击鼓声打入赏谜者心坎,震撼人心,余音袅袅,绕梁三日,不绝于耳。

2006年12月25日星期一

瞭望台


石径闲邀山色远

一息犹存喜若狂(七唐)桃花依旧笑春风

一息犹存喜若狂(七唐)桃花依旧笑春风

作者简介:王文濡(约1922年前后在世),字均卿,别署竹毓、亭轩、虫天子、天壤王郎、学界困民、新旧废物、吴门老均等。原籍浙江吴兴(今湖州),长期侨寓上海,晚岁移居苏州。

赏析:
浅显的谜面,透露出对生命的无比眷恋与热爱。入谜后,“息”字却被巧妙的别解为“息夫人”。息夫人又称“桃花夫人”,本名息妫,原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。由于她的容貌太美丽,楚王在公元前680年灭息国时,遂将息妫据为己有。息夫人国破家亡、吞声饮泣、默然抗争。古代人们同情其不幸的遭遇,唐代更有人为她建造了“桃花夫人庙”。

因此,“一息犹存”意味着“桃花依旧”;“喜”则有欢“笑”之意。而“狂”即“疯”,可扣“春风”。原来民间流行一种说法,即“菜花黄,痴子忙”,其意思是指冬去春来,历尽严寒考验的油菜,开出一片黄花的时候,正是精神病患者发病的高峰季节。这种说法,也被现代精神病学研究所证实。学者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春季可出现明显的躁动不安,其原因可能与气压变化、日照量增减等因素有关。中医也认为六淫侵袭也是精神病的重要病因。中医六淫指的是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六类外界自然因素。巢元方在《诸病源候论》中提出“癫疾”是由于“风邪所伤”,“邪入于阴”,“狂病者,由风邪入并于阳”。故“风”可致“疯”。

“桃花依旧笑春风”乃出自崔护《题城都南庄》,诗中透过景色的描绘,寄托了对往事无限怀念之情。

2006年12月22日星期五

2006年12月21日星期四

官私之间难为直(聊目)蛙曲

官私之间难为直(聊目)蛙曲

作者简介:王文濡(约1922年前后在世),字均卿,别署竹毓、亭轩、虫天子、天壤王郎、学界困民、新旧废物、吴门老均等。原籍浙江吴兴(今湖州),长期侨寓上海,晚岁移居苏州。

简析:

《聊斋志异.蛙曲》:“王子巽言:在都时,曾见一人作剧于市,携木盒作格,凡十有二孔,每孔伏蛙。以细杖敲其首,辄哇然作鸣。或与金钱,则乱击蛙顶,如拊云锣之乐,宫商词曲,了了可辨。”

谜面出自“晋惠闻蛙”的典故,晋惠帝愚昧昏庸,曾经在华林园听闻蛙声,谓左右曰:“此鸣者为官乎,私乎?”或对曰:“在官地为官,在私地为私。”(見《晋书·惠帝纪》)。后人乃以“晋惠闻蛙”比喻愚昧寡闻。

根据以上的典故,可用“蛙”字扣合谜面“官私之间”;既然“难为直”,自然就变成“曲”了。此“曲” 本为“乐曲”之意,在扣合谜题时,却摇身一变,成了形容词,解着“弯曲”;此一变化,谜趣顿生,成了谜眼所在。如此,谜底“蛙曲”便形象丰满的跃然纸上,令人叹为观止。

压倒元白(宋人别号)杨无敌

压倒元白(宋人别号)杨无敌

作者简介:王文濡(约1922年前后在世),字均卿,别署竹毓、亭轩、虫天子、天壤王郎、学界困民、新旧废物、吴门老均等。原籍浙江吴兴(今湖州),长期侨寓上海,晚岁移居苏州。

赏析:
谜面出自【压倒元白】的典故,在唐宝历间,杨嗣复在新昌里第宅宴客,元稹、白居易都在座, 赋诗时,刑部侍郎杨汝士的诗最后写成,也最佳。元白看后大叹不如。当日汝士大醉,回家对子弟说:“我今日压倒元白!”事见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。后称作品超越同时代著名作家为“压倒元白”。杨汝士的诗在当晚“压倒元白”,的确无敌,可谓当之无愧的“杨无敌”。

北宋名将杨业(约932-986年),又名杨继业,从小擅长骑射,爱好打猎,武艺高强。 宋太宗十分器重他,任命他为代州刺史,扼守雁门关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,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,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,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。他刀斩萧多罗,生擒辽将领李重海,使辽军望之丧胆,并“望见业旌旗即引去”。太平兴国七年,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。中路袭击雁门,被杨业打得落花流水。由于杨业屡立战功,故被称为“杨无敌”。

杨业,一名威风凛凛的大将;杨汝士,一名能“压倒元白”的文人墨客。两者皆是名副其实的“杨无敌”。谜人在浩瀚的史迹当中,将两者用一道灯谜串合,而且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,真是应了“佳谜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的说法。

2006年12月19日星期二

吸罢紫霞膏一盏,东方已曙隐衾眠(七唐)烟销日出不见人

吸罢紫霞膏一盏,东方已曙隐衾眠(七唐)烟销日出不见人

作者简介:孙玉声(1862--1939)原名家振,以字行;别署海上漱石生、警梦痴仙、退醒庐主人等。上海人。

赏析:
紫霞膏也就是俗称大烟土的鸦片烟,也被称为阿芙蓉或福寿膏。谜面就如一组电影镜头,把瘾君子沉迷毒品的颓废状况,描绘得活灵活现。令人看了,不禁摇头叹息,一整晚的大好时光,就在沉迷毒品的当儿虚度了,多么可惜啊!盖因瘾君子“吸罢紫霞膏一盏,东方已曙隐衾眠”。


谜底乃出自柳宗元《渔翁》中的诗句,原本是描写旭阳初升云雾散尽了,却不见人影的情景。如今入谜之后,“烟销”如画,栩栩如生的再现“吸罢紫霞膏一盏”的画面;“日出”之际,亦意味着“东方已曙”;“不见人”的“见”字在此读着xian,乃“现”之古字,作“显现/显露”解,故“不见人”就显得若隐若现,灵动生色,耐人寻味,只见颓废了一夜的瘾君子正蜷缩在被窝里“隐衾眠”。如此生动贴切的刻画,令人耳一新。

全谜透过对抽吸鸦片者的刻画,隐约中藏着一丝丝的惋惜与无奈,对后人也有一定的警世作用。

破晓钟声到客船(3字经.卷帘格)八百载

破晓钟声到客船(3字经.卷帘格)八百载

作者简介:孙玉声(1862--1939)原名家振,以字行;别署海上漱石生、警梦痴仙、退醒庐主人等。上海人。


赏析:
谜面将人引入了悠远的意境,让人的思绪飘到旭日初升的黎明时分,一声声从古寺传达客船的钟声,令人听了顿感心旷神怡,头脑清醒,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。這是修行人在每天早上叩钟,先紧后缓,共叩一百零八次,行者则跟随钟声念诵「叩钟偈」。钟声敲醒众生心田,更将这个信息,随着钟声,响彻法界。也有“闻钟声,烦恼轻,智慧长,菩提增,离地狱,出火坑,愿成佛,度众生”的说法。钟声也为众生“醒一百八烦恼之睡”,故佛教称之为“百八钟”。


“破晓钟声到客船”入谜后,摇身一变,成为一艘“载”着“百八”钟声的客船。这便无比逼真的扣出了按卷帘格倒读的谜底“八百载”。显然的,此谜的谜眼在“载”字,此“载”原意为“年”,是名词,在谜中却已变成动词,别解成“装载”的意思。

全谜意境悠远,扣合自然贴切,令人神往。

宣炉(五字俗语)缺德带冒烟

宣炉(五字俗语)缺德带冒烟

作者简介:薛宜兴(1859--1932),字少卿,自号二守轩居士,晚号凡民。安徽寿州(今寿县)人。

赏析:
宣炉,即宣德炉,铸成后,多在宗庙、宫中焚香之用。根据资料显示,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。据宣德炉谱记载,为制作精品的铜炉,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,整个制作过程,包括炼铜(一般铜需四六次提炼,宣德炉铜材竟达十二次提炼)、造型(铜炉形制)必须自《宣和博古图》、《考古图》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,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、款制大雅的形制,将之绘成图样,呈给皇上亲览,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,经过筛选确定后,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,满意后方准开铸。皇帝的重视,臣工们的认真负责,使得宣德炉不仅形制优美、铜质上佳,更将失蜡法铸造工艺运用得淋漓尽致。

谜面“宣炉”,乃根据宣德炉用在焚香时,会冒出袅袅轻烟的基础而拟就的。谜底“缺德带冒烟”,“缺德”本为贬义词,用以说明那些不顾道义,有损德行的行为,入谜后,却别解成“缺”少了“德”字;“带”有“连带”之意,“冒烟”二字,形象生动,把“宣炉”焚香时,香烟缭绕,气氛肃穆的状况尽显眼底。“缺德带冒烟”就这样的把“宣炉”给活化了,让人进入“悠然凌空去,缥缈随风还”的境界。全谜令人觉得其蓄意精雕而不留斧凿之痕,更能显现谜人的匠心与实力。

“缺德带冒烟”这句俗语是用来比喻某些没有道德的人,专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。

率童男女求仙蓬莱(4字联语)福如东海

率童男女求仙蓬莱(4字联语)福如东海

作者简介:薛宜兴(1859--1932),字少卿,自号二守轩居士,晚号凡民。安徽寿州(今寿县)人。


赏析:
谜面就如一幅图画,有人率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向蓬莱仙境出发求仙去了!一个“率”字不期然的让人想到那么这队伍的领队是谁呢?于是脑海里就会浮现“徐福”的名字。原来在公元前219年,徐福奉秦始皇之命,率“童男童女三千人”和“百工”,携带“五谷子种”,乘船泛海东渡,把秦代文明传入日本,促进了日本社会由绳纹时代向弥生时代的飞跃。徐福在日本被尊为农耕神、蚕桑神和医药神。因此日本纪念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。

“福如东海”本为一句联语,也是一句吉祥的祝福语。传说只要到过大东海的人,都喝过三口大东海的水,他们凡事都能成功,万事如意。人们都说这幸福是大东海给的,因此"福如东海"这句吉祥的话也就流传至今。

此“福如东海”入谜后,“福”字代表徐福;“如”字则本谜的谜眼,解着“到”的意思,动态十足,栩栩如生,极尽描绘徐福“率童男女求仙蓬莱”的盛况,让人不自觉也跟着走入这幅生动的图画中;“东海”一词,对应谜面的“蓬莱”,使得蓬莱仙境历历在目,令人置身其中,神思飞越,浮想联翩。散发着浓浓谜味的“福如东海”,带领赏谜者随着徐福“率童男女求仙蓬莱”,兀自陶醉在谜的意境中,仿佛进入梦幻世界。

与牛僧儒作对(红楼梦人名)马道婆

与牛僧儒作对(红楼梦人名)马道婆

作者简介:薛宜兴(1859--1932),字少卿,自号二守轩居士,晚号凡民。安徽寿州(今寿县)人。


赏析:
乍看谜面,自然令人联想到历史上有名的【牛李党争】。这是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(公元821—859),以牛僧儒、李宗闵为首的“牛党”和以李德裕为首的“李党”之间的斗争。牛党多科举出身,主张对藩镇姑息妥协;李党多世家出身,主张削弱藩镇势力。唐穆宗时牛僧儒一度为相,李德裕被排挤。武宗即位,李德裕为相,李宗闵被贬死,牛僧儒亦被黜。宣宗时牛党得势,李党全遭斥,李德裕被贬死崖州。两党斗争将近四十年。

因此“与牛僧儒作对”的人显然非李德裕莫属。可是往深一层想,“作对”在此谜中却另有别解,即“作对联”的意思。而作对联的基本要求如下:
(一)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,不能用重复的字。
(二)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,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。
(三)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(词类相当,结构相应)。
(四)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应,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,下联就得用仄声字,反过来也一样(平:平声字;仄:仄声字,包括上、去、入三声的字)。
(五)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,可以只说一事,也不妨分说两事。

谜面既然要求“与牛僧儒作对”联,而谜底“马道婆”则完全符合作为“牛僧儒”下联的要求。全谜上下贯通,水到渠成。


其实,在《红楼梦》里,马道婆是宝玉寄名的乾娘,是个见钱眼开,邪魔外道的混帐东西。她一面要贾母每日捐五斤油点海灯让宝玉免灾,一面又调唆赵姨娘给她钱,让她作法去暗地里算计宝玉和凤姐。后因作恶多端,被人告发,让锦衣府拿住送入刑部监,问了死罪。

2006年12月18日星期一

又逐春风到洛城


春风一夜吹乡梦


秋丛绕舍似陶家


【菊花】

秋丛绕舍似陶家,
遍绕篱边日渐斜。
不是花中偏爱菊,
此花开尽更无花。

春晖寸草

【游子吟】

慈母手中线,
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
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
报得三春晖。

隋唐影事(七唐)依稀忆得杨与李

隋唐影事(七唐)依稀忆得杨与李

作者简介:薛宜兴(1859--1932),字少卿,自号二守轩居士,晚号凡民。安徽寿州(今寿县)人。


赏析:
在《楞严经》里,释迦牟尼佛曾提及:“纵灭一切见闻觉知。內守幽闲,犹为法尘分別影事。”意思就是说即使断绝了一切的外缘感受,如静坐般,还是会一样为着思维佛法而妄想起分別心。此外又提及:“若离前尘有分別性即真汝心。若分別性离尘无体。斯則前尘分別影事。”其意即如果离开你先前所见所闻,当要回头观看分别其他事物时,于心深处尚未分別的那一物,即是自性、也就是人的真心﹔若這個自性,离开所见所闻而沒有科学根据的实体,那么先前所见所闻皆是虛幻不实。

谜面“隋唐影事”把人带进隋唐的历史,一切就像过眼云烟的电影画面,如幻似真。当事过境迁之际,所有的事物就如上述佛家所述的“影事”一般,虚幻而不切实,只落得“依稀忆得”的下场。众所周知,隋朝是“杨”姓的天下,而唐朝则是“李”姓的天下。因此用“杨与李”来扣合“隋唐”乃综合灯谜的别解、借代法,令人顿觉耳目一新。

谜底“依稀记得杨与李”的诗句是出自元稹的《连昌宫词 》。查连昌宫乃唐代皇帝行宫之一,高宗显庆三年(658)建,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(今河南宜阳)西十九里。元和十三年(818),元稹在通州(州治在今四川达县)任司马,写下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,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,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。“依稀记得杨与李”,原意是指奸相杨国忠和李林甫专权误国,终于给国家带来了动乱和灾难。

霍王小女,紫钗曾寄相思;杨氏阿环,钿盒不忘旧物(五唐)总是玉关情

霍王小女,紫钗曾寄相思;杨氏阿环,钿盒不忘旧物(五唐)总是玉关情

作者简介:况周颐(1859--1926),原名周仪,避清宣统(溥仪)讳,改名周颐。字夔笙,一葵孙,号玉梅,又号蕙风,别号二云、悔道人等。广西临桂(今桂林市)人,祖籍湖南宝庆。

赏析:
谜面乃取材自唐传奇《霍小玉传》,明朝汤显祖所著的《紫钗记》,及清初洪昇所作的《长生殿》传奇剧本中《定情赐盒》的剧情而拟就的。

唐传奇《霍小玉传》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“鲍具说曰:‘故霍王小女,字小玉,王甚爱之……。’”
明朝汤显祖所著的《紫钗记》,内容叙述唐代陇西才子李益,流寓长安新明里,趁良宵观灯,持桃柬寻访霍小玉,途中恰遇卢太尉父女,五小姐卢燕贞见李益俊美,暗生爱慕之情,便暗示父亲招李为东床快婿。李等游至胜业坊,途中拾获紫钗一支,知为霍小玉失物,还钗之后,李霍结为百年之好。卢太尉得悉其事,乃借故将秋闱榜首状元李益贬为参军赴塞外,并唆摆是非,小玉深受其害,思夫成病,几经弄到山穷水尽。卢太尉乘机使出奸计,不惜高价收买小玉珍藏之紫钗,召回李益,以玉钗证明小玉变节改嫁,并加利诱威迫,使李与女儿燕贞成婚。小玉闻讯悲痛欲绝,在佛寺尽诉冤情,黄衫客得知其隐忧,深表同情授意相助。小玉闯太尉府索夫,被太尉阻挠,诬李益有反唐诗句,要诛九族作威胁,并欲施棒打之刑时,黄衫客赶到,怒斥太尉作恶作端,革去其职。最后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
《长生殿》传奇剧本中《定情赐盒》的剧情是:唐明皇继位以来,励精图治,国势强盛,但他却从此寄情声色,下旨选美。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,于是册封为贵妃,两人对天盟誓,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。

由此可见谜面的“霍王小女”乃指“霍小玉”,而“杨氏阿环”则指“杨玉环”,两者的名字皆有“玉”字;因此扣出谜底“总是玉”。而“紫钗”和“钿盒”又是她们两人各自和情人之间的“定情信物”,这当然是与爱“情”有“关”之物。这样一来便把谜底“总是玉关情”传神的衬托出来。两个痴情女子的生动形象,以及两段哀怨缠绵的恋情也活灵活现的在全谜中表露无遗。


谜底“总是玉关情”则是出自李白的《子夜秋歌》中的一句,“玉关”即“玉门关”,诗句字字渗透真挚情意,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,充分的表达了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的真挚情意。

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

朋来应道是梅溪(聊目)王十

朋来应道是梅溪(聊目)王十

作者简介:况周颐(1859--1926),原名周仪,避清宣统(溥仪)讳,改名周颐。字夔笙,一葵孙,号玉梅,又号蕙风,别号二云、悔道人等。广西临桂(今桂林市)人,祖籍湖南宝庆。


赏析:
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十朋(1112-1171),字龟龄,号梅溪,温州乐清人。资颖悟,日诵数千言。及长,有文行,聚徙梅溪,受业者以百数。上亲政策士,擢为第一,累官龙图阁学士。著有《梅溪集》及《杜陵诗史》等。


谜面“朋来应道是梅溪”,意即如果添加“朋”字,就可以称为“梅溪”了,因此谜底“王十”便顺理成章,跃然纸上。

这种在谜面添置适当的字以补谜底之缺,使底面结合,达到完美无缺的手法,要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,的确能表现出谜人的功力与实力。

篝火狐鸣,谁识其诈(五唐一句)胜事空自知

篝火狐鸣,谁识其诈(五唐一句)胜事空自知

作者简介:唐景崧(1841--1903),字维卿,一作薇卿,号南注生、鹤九、请缨客;广西灌阳人。


赏析:
谜面带出了“篝火狐鸣”的典故,原来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‘大楚兴,陈胜王’”。篝,指的是竹笼。“篝火狐鸣”, 原指陈胜嘱令吴广乘夜潜出,把火放在竹笼内,使之隐隐约约象磷火一样闪烁不定,然后到古祠中,学狐狸叫声,假托狐鬼之事,以 发动群众起义。古祠在西北角上,连日天雨,西北风正吹得起劲,狐鸣之声自然传入营中,容易听见。后即用“篝火狐鸣”以比喻筹划起义。

谜底“胜事空自知”乃出自唐朝王维的《终南别业》中的一句。“终南别业”就是王维的辋川别墅。此诗如行云流水,写尽了王维厌倦官场,隐居终南的愉悦心情。“胜事空自知”表达了在物我两忘的寂静中,诗人独游,赏景怡情,自得其乐,万事了然于胸,不求人知,只有自身心领神会。

“胜事空自知”入谜后,“胜事”二字,本来指的是“有趣、快乐的事”。入谜后,绘声绘影,演绎了一段历史典故;那就是陈胜一手策划的“篝火狐鸣”之事,让人如见“篝火”、如闻“狐鸣”、惊心动魄。“空”本意“只/仅”,在谜中解作“虚幻,不真实”的意思。“自知”指的是“篝火狐鸣”一事,只有陈胜自己知道,以对应谜面的“谁识其诈”。“ 胜事空自知”就如一幅诡异的画面,充分的渲染了“篝火狐鸣,谁识其诈”的神秘与虚幻,让人走入历史的回廊,重温陈胜起义的声势浩大、军风凛凛、震憾暴秦。

使真仙游其中,亦当自迷也(词牌)楼上曲

使真仙游其中,亦当自迷也(词牌)楼上曲

作者简介:俞樾(1821--1907),字荫甫,一字中山,号绚岩,晚号曲园;浙江德清人。


赏析:
据史书记载,隋炀帝当年建造的迷楼,极尽人间奢华。迷楼中千门万户,复道连绵;幽房雅室,曲屋自通。步入迷楼,令人意夺神飞,不知所在。有误入者,终日而不能出。炀帝游迷楼后,大喜过望,说:“使真仙游其中,亦当自迷也,可目之曰迷楼”。

谜面出自上述典故,透过隋炀帝的话,扣出谜底“楼上曲”。“楼”指的就是迷楼;“上”字充满动感,极尽描写了真仙登上迷楼,环绕穿行的动态,使得谜面“使真仙游其中”,宛若一幅动态的画;“曲”字为本谜的谜眼,道尽了迷楼的千回百转,曲折迷离,令人目眩神迷,应接不暇,对应谜面的“亦当自迷也”的迷离意境。

“楼上曲”本为词牌,入谜后,就如一幅精巧绝妙的动画,让人追随真仙穿行在巧夺天工,回廊曲折,迷离扑朔的迷楼中,如入仙境,令人神往,回味无穷!

2006年12月15日星期五

停车坐爱枫林晚(西影目)色诱

停车坐爱枫林晚(西影目)色诱
作谜:郑进福

杜牧的《山行》展现出一幅动人的深秋山林图景: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 一条石径小路,蜿蜒曲折地通向那充满秋意的山峦,令人的目光也不禁追随着这条山径一直往上探索,在白云升腾、缭绕、飘浮之处,若隐若现的出现了几户人家。夕照枫林之际,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,这样的景色实在太诱人了,使得诗人忍俊不住停车欣赏,只见枫叶流丹,层林尽染,满山云锦,如烁彩霞,比江南二月的春花更加火红,更加艳丽。

谜面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,启下句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以细腻活泼的笔调,描绘了诗人乘车游山之际,看到枫林晚景,那股难以抑制的惊喜之情;为了要停下来饱览这美艳的山林风光,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。“停车”两字,勾发了人们无穷的遐想,把谜底“色诱”扣合得活灵活现;纵然天色已晚,要投宿的人家尚在深山远处,诗人却被路旁那片在夕阳斜照下,“红于二月花”的“霜叶”的诱人景色,深深地吸引住了;因而也不急着赶路了,就把车停下来,恣意欣赏一番吧。

“色诱”本来是一部西片名,影片内容讲述一名专门以美色勾引男人,来换取钱财的女骗子的行骗故事。入谜后,“色”字,风韵独特,浪漫醉人,如诗似画,只见满山枫叶层叠迤逦,那在秋风中摇曳的红色叶海,沐浴于绚丽璀璨的夕阳光辉下,交织成一幅斑斓多彩、婀娜多姿的金秋风光画卷,与春光争艳,令人迷醉不已;这不就是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景色的真实写照吗?“诱”字,活泼生动,充满了诱惑迷人的风情,悄悄的勾引出诗人“停车”的动作,更是一针见血的把谜面的“爱”字扣活了;只见那那停车而望、陶然而醉的多情诗人,融化在一片醉人枫红的美景当中,不能自拔;不知不觉就闯入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谜面的意境中。“色诱”,柔情万千,风情万种,紧紧揪住赏谜者的灵魂,任其翱翔在一片火红艳丽的秋色图景中,陶醉其间,不舍离去。

全谜奔放灵动,意境悠远,写景传神,情韵连绵,余味无穷,令人叹为观止。

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(世界名著)白求恩

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(世界名著)白求恩
作谜:黄叔麟

诗仙李白,一向被人们誉为不为权贵折腰、豪放飘逸、狂放不羁、才华横溢。他胸怀大志,不欲通过常规考试进入仕途;却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,获得重用。曾经广事干谒,投赠诗文,以表现才能,培养声名;可是,一切皆徒然。李白曾在《与韩荆州书》一文中,以雄壮的气势,豪迈的行文,向韩朝宗剖白自身的抱负与才能,直点主题:“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,人物之权衡,一经品题,便作佳士。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!”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得到韩荆州稍加品题,使自己得以一登龙门,身价百倍。

谜面“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”, 跌宕风流,神采奕奕,把李白自信十足的模样,描绘得栩栩如生,历历在目。画面呈现处:李白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,凡是得到他赏识的文士,都能一鸣惊人,声名鹊起。因此,他也极力的推荐自己,以求有机会获得恩赐和称誉。

谜底“白求恩”本为一名著,讲述加拿大籍医学博士白求恩,在中国作为战地医生,为八路军提供救治服务的事迹。入谜后,顿读成“白/求恩”。“白”字,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副古老的画卷,缓缓走出一名抱负宏大的浪漫诗人——“李白”,确立成为此谜的谜眼;李白的怀才不遇,以及那股不肯服输的傲气,也随着画卷的墨香,淡淡的散发出来。“求恩”两字,让人看到李白在经过沉潜之后,觉得若要成为一名辅佐朝政的良臣,还是得先想办法入朝为官;于是他就写了《与韩荆州书》给当时备受推崇,又喜欢奖掖后进的韩朝宗,信中洋溢着对功名富贵的期盼与渴望,恳求得到韩朝宗的恩赐及推荐,使自己能平步青云。“白求恩”,别解后所呈现的意境是:李“白” 纵然豪情万丈,却也怀才不遇,不得不写信企“求”获得韩的“恩”赐;这便与谜面 “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”遥相呼应,并扣合得自然浑成。“君侯”指的是韩荆州;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”,一针见血的刻画了李“白”极力推荐自己,盼“求恩”赐,以获官职的心情。

全谜扣合呼应得法,令人向往,回味无穷。所谓“自古雄才多磨难”,李白的坎坷遭遇,在“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”谜意境的渲染下,萦绕在赏谜者脑际,挥之不去。
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(校名)友诺
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(校名)友诺
作谜:黄玉兰


“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,是一幅朴实的田园风景画,在平淡中蕴藏着浓烈的人情味;也是一曲风光旖旎,淡雅清新的田园交响乐,淡淡的流泻出主客之间欢畅和谐的音符,令人向往,陶醉不已。

谜面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,将镜头定格在叙别的场景,经过一日温馨愉快的相处,又到主客依依惜别的时刻。友人的诚恳亲切,情真意切,深深的打动了诗人的心。临走时,忍不住向友人率真地承诺,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,篱菊盛开之日,将会再来相聚,一同观赏菊花。主人殷勤的招待,客人愉快的分享,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,都一一跃然纸上了。

谜底“友诺”,本为新加坡一所学校的名字。入谜后,“友”字,亲切和蔼,笑容可掬,把人邀至温馨感人的田家,只见两名心灵相通的挚友,其乐融融的敞开心扉,浅尝酒食,闲话家常,欢声笑语,一副恬淡怡然之态,令人羡慕不已。 “诺”字,声情并茂,带着一丝的不舍,诗人临别依依之际,情深意重的向友人许下再续情谊的承诺: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。“友诺”,带人走入一副栩栩如生的动画,在恬静幽美的农村风光中,恣意的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,耳边萦绕着好友之间情深款款的承诺: 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;一声声,一句句,就像一根若有若无的丝线,紧紧地牵牢了彼此的心。

春风得意马蹄疾(词牌)中兴乐

春风得意马蹄疾(词牌)中兴乐
作谜:黄俊琪
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苦,从小勤奋好学,才华横溢,可惜仕途多舛,从青年到壮年,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榜。一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三年(公元797年),孟郊已经46岁了,终于进士及第,于是高兴地作了一首《登科后》,诗中尽述诗人中考的愉悦心境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谜面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,形神兼具,牵引人走入一副有声有色的图画。你看,诗人金榜题名后,欣喜若狂,意气风发,神采飞扬,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;那“得、得”的马蹄声,竟像感染到诗人的兴奋,踩踏着清脆悦耳的节奏,一副怡然自得的情景。人们用“春风得意”称进士及第,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
谜底“中兴乐”,本为一词牌名。入谜后,“中”字,春风满面,振奋人心,龙腾虎跃,被谜人赋予高“中”进士之意,极尽描绘谜面的“春风得意”之态;“兴”字,动感十足,心花怒放,把诗人兴致勃勃骑上马儿,轻快的奔驰在长安道上的情景,演绎得淋漓尽致,令人叹为观止;“乐”字,喜形于色,笑意盈然,只见诗人骑在马上,看到眼前天宇高远,大道空阔,使得他迫不及待,四蹄生风,奔向欢乐的巅峰。“中兴乐”,掷地有声,让人身历其境,在春风轻拂,春花盛开的季节,在阵阵“得,得”的马蹄声伴随之下,深切地感染了诗人孟郊高中进士,满心按捺不住的得意欣喜之情,不知不觉就走入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的图画,陶醉其中,乐而忘返。

2006年12月14日星期四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(港已故艺人)梅艳芳
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(港已故艺人)梅艳芳
作谜:郑进福
“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”北宋诗人林逋,种梅养鹤成癖,终身不娶,世称“梅妻鹤子”,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,写出《梅花》这首千古流传的咏梅绝调。诗人以轻巧细腻的笔法,清新淡雅的色彩,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和神韵,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、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。
谜面“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”, 以极度夸张且鲜明生动的笔触,写尽了梅之色、梅之香。这种充满了诱惑的艳美与芬芳,连霜禽和粉蝶都难以抗拒,何况是人?“霜禽欲下先偷眼”,只见镜头下,一只振翅而起的白鹤,在高空掠过之际,猛然瞥见枝头梅花的明媚艳丽,不禁为之神魂颠倒,恨不得马上飞下一亲芳泽,一方面又抗拒不了梅花的色诱,迫不及待“先偷眼”,尽情饱览梅花的艳色风情。这一“偷”字逸趣横生,极写白鹤窥艳欲来,却又惊艳迟疑之态,更把谜底的“艳”字扣合得艳绝动人,魅力无边,引人遐思。“粉蝶如知合断魂”,在谜意境的衬托下,幽幽的散发出醉人的芬芳;由于春夏的蝴蝶没有机会亲近冬季梅花的芳香,如果让粉蝶知道有如此芳香的梅花,一定快活高兴到极点,乃至迷醉到失魂落魄。“断魂”二字,紧紧的揪住人的灵魂,真切的表白了粉蝶对梅花的爱慕之情,令人感同身受;更把谜底的“芳”字扣合得芬芳扑鼻,香气四溢,让人陷入无比舒畅愉悦的境界,深切的体味到粉蝶儿的销魂心境。
谜底“梅艳芳”本为香港已故艺人,“梅”这个姓氏,在谜中焕发动人的姿采,不畏严寒,化身冬天枝头朵朵绽放的寒梅;“艳“字,璀璨夺目,艳光四射,诱得“霜禽欲下先偷眼”;“芳”字淡淡吐露醉人的香气,引得“粉蝶如知合断魂”。“梅艳芳”,在谜意境的渲染下,带人走入一幅动人心魄,绚丽多姿,飘荡着芬芳气息的梅花图景中,情绪随着“霜禽欲下先偷眼”的窃喜而起伏跌宕,紧接着进入“粉蝶如知合断魂”的销魂狂喜,犹如经历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感情阅历,令人深深陶醉,久久不能自已。
赏谜至此,耳际骤然响起梅艳芳的豪放歌声,自负的唱出:“惟独是天资国色不可一世,天生我高贵艳丽到底,颠倒众生,吹灰不费,得我艳与天齐”,竟然与谜的意境不谋而合;令人仿佛看到舞台上尽情歌舞,风华绝代的“梅艳芳”,一举手,一投足, 何尝不都散发着“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”的诱人魅力呢?

梅兰芳蓄须表心意(四字消保法词语)名优标志

梅兰芳蓄须表心意(四字消保法词语)名优标志
作谜:陈秀云
梅兰芳,名澜,字畹会,别署缀玉轩主人,艺名兰芳,江苏泰州人;是中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,也是中国京剧史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。其功底深厚,嗓音醇美,扮相灵秀,位居京剧四大名旦之首。抗战爆发后,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、点缀太平,几次要他出场,都被他一一拒绝了。后来,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,深居简出,不为民族敌人演出,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。这一事件成为中华儿女之间广为传颂的佳话,也激励了人们奋勇抗战的决心与斗志。

谜面“梅兰芳蓄须表心意” 慷慨激昂、掷地有声,正气凛然;透过一代名优梅兰芳至真、至纯、至善、至美的人性,反映其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。“梅兰芳”,1894年生于北京京剧世家,8岁开始学戏,10岁登台演出;在京剧唱腔,念白,台风,伴奏,着装上都进行了艺术创新;活灵活现杰出的一代“名优”。 “蓄须表心意”,叙述了梅兰芳大胆的蓄留胡子,罢歌罢舞,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;这种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高尚情操,明显的“标”示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抗日心“志”。
“名优标志” 是指经消费者、有关社会组织或者行政机关评选,对达到一定产品质量条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生产者,允许其使用的证明产品质量水平良好的产品质量标志。

此“名优标志”入谜后,把梅兰芳这样一位名优“蓄须明志”的事件给扣活了。“优”为本谜谜眼,本为“优良”之意,在谜中却活力四射,被谜人赋予充沛的生命力,变得有血有肉,有灵魂思想,成为举世瞩目,能歌善舞的京剧名优,直点谜面的“梅兰芳”。“标志”本为“记号”之意,在谜中展示其铿锵有力的一面,形象化的刻画了“梅兰芳蓄须表心意”的高风亮节。全谜意境深远,耐人寻味。

举翅不回顾(金庸小说人物)任飞燕


举翅不回顾(金庸小说人物)任飞燕
作谜:李葆美
“梁上有双燕,翩翩雄与雌。衔泥两椽间,一巢生四儿。四儿日夜长,索食声孜孜……一旦羽翼成,引上庭树枝。举翅不回顾,随风四散飞。”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为一位遭子女弃养的刘叟所写的《燕诗示刘叟》,诗中写尽雌雄双燕抚育幼燕的慈爱与艰辛。犹记当日,小燕子张开小嘴在巢中嗷嗷待哺,大燕子一次又一次的掠空飞来,慈爱地把虫子口对口地放入小燕子嘴里。如今小燕子成长了,翅膀也变硬了,就头也不回的远走高飞,徒留下雌雄双燕“啁啾终夜悲”。诗人透过燕子的故事,反映老叟的伤悲,也寄望为人子女者,莫忘父母养育之恩。
谜面“举翅不回顾”,启下句“随风四散飞”以扣合谜底“任飞燕”。
“任飞燕”是金庸小说《鸳鸯刀》中的人物,她和林玉龙是一对夫妻,练成夫妻刀法,行走江湖。入谜后,“任飞燕”把一只“举翅不回顾,随风四散飞”的燕子演活了。 “任”别解为“随心所欲”,极尽刻画小燕子的任性妄为,不顾父母的感受,长大了就“随风四散飞”;“飞”孕育着饱满的生命力,纵容了雏燕的“举翅不回顾”;“燕”活灵活现就是那翅膀变硬,狠心远走高飞的小燕子。“任飞燕”就此化身为一只忘恩负义的小燕子,妄顾父母无尽的牵挂与伤悲,迫不及待的甩开父母,义无反顾的展翅高飞,令人不胜唏嘘。
“举翅不回顾,随风四散飞”让为人子女者看到忘恩负义小燕子的同时,也领略到父母恩重如山。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,古今多少诗歌传唱“父母恩重如山丘”,寄望天下子女善体亲心,孝敬父母,以尽反哺之心,切莫学习谜中“任飞燕”的叛逆行为,伤透了父母的心。
全谜形象丰满,寓教于谜,使人感事触情,得谜外之味。

2006年12月11日星期一

出没望平原(成语)开门见山


出没望平原(成语)开门见山
作谜:郑进福

“郁纡陟高岫,出没望平原”,是撷取自魏征的《述怀》中的诗句,表现的是诗人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。因为山路萦回,崎岖不平,所以触目所及,平原时隐时现、时出时没,反衬出诗人因请缨任务艰巨,造成心情起伏不平。
谜面“出没望平原”,牵引人走入一幅风景画中,只见高低不平的山路,一路颠簸,眼前的平原则是若隐若现,疑幻似真。在谜的意境衬托下,谜面顿读为“出/没望平原”;别解成“出门没有望到平原”,这不就和谜底的“开门见山”不谋而合了吗?“开门见山”本为比喻说话或写文章,直截了当,一开始就涉及主题。入谜后,“开门见山”展现的画面是“把门一打开,眼前所见尽是山”。“开门”和谜面的“出”字对应,动态十足,那“开门”跨脚而“出”的动作,宛如历历在目。“见山”就像一幅动画,眼眸流转处,尽是巍峨的高山;那不就是等于谜面的“没望平原”吗?
“开门见山”就如此动感十足的与“出没望平原”合丝密缝的扣合在一块,把人的思绪从若隐若现的平原,峰回路转的拉到连绵的高山前面,让人在饱览平原与高山的美景之余,也见识到灯谜的魅力与神韵,令人神往,发人深省。

深林人不知(歌名二)月光、独照

深林人不知(歌名二)月光、独照
作谜:林月英

“月光、独照”本为两首歌名,入谜后,却散发着淡淡的光芒,连读成“月光独照”,让人不自觉的走入王维《竹里馆》的清幽澄净的意境里: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。诗人独坐竹林深处,弹琴又吹口哨,表现一幅与世无争,怡然自得的祥和气象。月光荡漾着迷离的银辉,轻柔如水,仿佛与诗人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,并忘情的融入这一片安恬舒适,静谧和谐的空间。

谜面“深林人不知”,显现一幅幽深恬静的画面;在谜的意境衬托下,启下句“明月来相照”扣合谜底。入谜后的“月光、独照”,柔情似水,善解人意,忘我的投入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的恬然意境。“月光”本为王心凌所唱的歌名,在谜中,柔情万千,紧紧的和“明月”相扣。“独照”本为容祖儿所唱的一首歌,意思是“单人照”之意。此“独照”入谜后,“独”字,极尽描绘了诗人“独坐幽篁里”清幽深远的意境,更凸显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的怡然自得;“照”字者流泻着动感,让人感受到“明月来相照”的那股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融洽与和谐。

全谜如诗似画,在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的光影衬托下,让人陶醉在“月光、独照”的美妙境界中,尽情享受,恣意遐想。

不辞长作岭南人(诗品)期之以实

不辞长作岭南人(诗品)期之以实
作谜:郑泽生
苏轼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“讥斥先朝”的罪名,被连续谪贬,远放岭南,落脚于惠州,“不得签书公事”。当时的惠州是个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,被放逐到这里,无疑是一种政治迫害。纵然在这样艰窘的环境底下,苏东坡依然带着乐山乐水的乐观心境,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和关心民情风俗以外,也对著名的岭南佳果——荔枝,真情流露了深切的爱恋之情。一首著名的《食荔枝》:“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桔杨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表明了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,又因念念不忘国运民生,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,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。从那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的自负神态中,也令后人读出他对政敌的轻蔑和抗争。
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入谜之后,承诗篇上句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扣合。荔枝,属亚热带珍贵水果,岭南四大名果之一;因形色美艳、质娇味珍、超凡出众,而被古人宠爱,称誉为人间仙果、佛果。苏轼在岭南,也爱上这美味可口的果实,禁不住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,进而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。苏轼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其实就是“期”望能有机会日日品尝荔枝的果“实”。 “期之以实”入谜后,“期”解作“期望”,充满了动感,把苏轼期望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翘首以盼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。“实”本意是“充实”,在谜中别解为“果实”,也即“荔枝”之意。“期之以实”,通过谜的意境,默默而含蓄的散发着苏轼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的心愿与憧憬,使得谜作气贯神通,谜味盎然,令人不期然也对荔枝这种仙果产生无限的遐想。
谜底“期之以实”是司空图的《二十四诗品》里的一句,《二十四诗品》实际上是二十四首非常优美的四言诗,每品以十二句分题系辞,描绘的是二十四种不同风格的诗境,那就是“雄浑、冲淡、纤秾、沉著、高古、典雅、洗炼、劲健、绮丽、自然、含蓄、豪放、精神、缜密、疏野、清奇、委曲、实境、悲慨、形容、超诣、飘逸、旷达、流动”。而在“劲健”一篇中的“期之以实”,表达了司空图对“气”的崇尚,具备了“气”的条件,作品才会呈现“劲健”的风格。这种“劲健”的风格,又必须靠充实的内容,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后盾,才能表现出作品的真实。

虚竹一子破珍珑(百强小说一)活着

虚竹一子破珍珑(百强小说一)活着
作谜:陈秀云
“仓卒岁月,世事如棋,每局都光怪陆离,......”许冠杰的一曲“世事如棋”唱尽了世局与棋局的变幻无常,也把我们带入金庸《天龙八部》中的珍珑棋局。 珍珑者,就是围棋中苦心经营编排的求活难题。《天龙八部》中逍遥子为寻求传人,摆下一副旷世奇局。后来由段誉、慕容复、鸠摩智、段延庆和虚竹来下这盘要求白子求活的珍珑棋局。结果,段誉之败,在于爱心太重,不肯弃子;慕容复之失,由于执著权势,勇于弃子,却不肯失势。段延庆下这盘棋,最后走火入魔,举起铁杖要自尽了事。对围棋一窍不通的虚竹慈悲心起,为救他性命,快步走上前去,取过一枚白棋,将双眼一闭,胡乱放在了棋盘上。不料这一子偏偏就放在中央一大块被围得水泄不通、尚有一口气的白子里面,顿时这一大块白棋就被自己杀死了;使得高手们在一旁摇头不已。随后清醒过来的段延庆便以“传音入密”的上乘内功,暗中指导虚竹继续这盘棋。几步棋后,局面竟豁然开朗,白棋死里逃生,虚竹居然把一盘棋的胜负之机扭转了过来。 谜人就上述的精彩情节,浓缩在“虚竹一子破珍珑”的谜面里,虚竹下的一子,恰好点中了下这盘珍珑棋局的诀窍,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。于是,虚竹这一“着”,理所当然成了“活着”。 作为一本百强小说,余华著的《活着》, 荣获台湾《中国时报》、香港《博益》好书奖,意大利格林扎纳·卡佛文学奖等多项大奖。在本书内,余华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,对世界乐观的态度;让我们知道:活着,不管是屈辱还是风光;活着,不管是甜蜜还是酸楚;活者,不管愿不愿意,喜不喜欢,都得活着……。总之,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 此《活着》入谜后,“活”字解着“死里逃生”,在谜的意境的衬托下,和谜面的“破珍珑”气贯神通,令人神往;而“着”则为此谜的谜眼,本为助词,读着zhe,用在谓语之后,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;在谜中已别作动词,读作zhao,有“下棋落子”的意思,动感十足的描绘了虚竹快手快脚,在棋盘上胡乱落下一子的冲动,令人屏息以观,叹为观止。散发着浓浓谜味的“活着”,就这样成了珍珑棋局中一步死里逃生的棋着,活灵活现的把“虚竹一子破珍珑”的绝妙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,令人再三回味。 全谜也表达了“世事如棋”的人生哲理,虽然社会现实不尽人意,但生活仍要继续,积极的“活着”比痛苦的“活着”要高明得多;珍珑局的破解则是从“空”处着手:局内太多子便没有出路,塞死一片,拿走了这一大片棋子,局面便“豁然开朗”了。人生就如同下棋一样,要掌握下珍珑棋的方法,善留余地;在说话和做事时,讲究分寸,留下可以回旋的空间,人生自然海阔天空,豁然开朗。“活着”也才能使人积极的享受人生。

日沉蝌蚪潜,月逐水草荡(食品)香肠

日沉蝌蚪潜,月逐水草荡(食品)香肠
作谜:吴惠兰(新加坡)
赏析:
当一轮红日西沉之际,在池里嬉戏了一天的蝌蚪开始潜入水底休息。夜,悄悄的降临了。投射在池面上柔和的月亮光芒顽皮的追逐着水草嬉戏,在池面上荡起阵阵的涟漪。谜作者自拟的谜面“日沉蝌蚪潜,月逐水草荡”勾画出一副灵动生色,令人陶醉的黄昏日落,月亮升起的画面。如此良辰美景,却暗藏玄机,把灯谜的“拆字离合法”融合在幽美的意境中,让赏谜者在陶醉之余,蓦然领略到:
“日沉蝌蚪潜”句中的“蝌蚪潜”就是“蝌”字当中的“蚪”字已“潜”逃无踪,留下一个“禾”字。而“日”字便在此刻趁机“沉”入“禾”字底下,并且以“香”字的新姿态出现。
“月逐水草荡”句中的“水草荡”乃理解为若有“氵”和“艹”则可构成“荡”字,换言之,除去“氵”和“艹”,就只剩下“荡”字的右下部。此字招架不住“月”的热情追“逐”,就与之结合成“肠”字。于是“香肠”这个谜底就脱胎换骨的出现了。
谜作者成谜时充分的掌握了“回互其辞”的手法,让人差点只顾陶醉在谜面的美景,而忘了解谜的目的。而当领悟到“香肠”二字的扣合时,却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,使人不得不佩服谜人遣字造句的功力,使得此谜扣合严谨,意境深远,耐人寻味。
“香肠”则是一种食品,是将浓重调味的细肉块塞填在动物小肠制成的肠衣内而成的。

遠(七言律诗一句)孤舟一系故园心

遠(七言律诗一句)孤舟一系故园心
作谜:张润泉(马来西亚)
赏析:
谜面如画,谜底是诗,全谜就如题上优美诗句的风景画,也似一组电影镜头,用以简驭繁,以底说面的手法,把谜面的“遠”字衬托得灵动生色,丰满逼真。此谜的谜眼乃“故园”二字,“故园”顾名思议,让人想起往日的家园。然“故”亦通“古”,有“旧,过去的,原来的”等意思,那此“故园”岂非繁体的“園”字莫属。这样一来,“袁”字也随着“故园心”的穿针引线,形象鲜明的跃然纸上;再加上象形的“孤舟(辶)一系”,就巧妙的和谜面的“遠”字扣合得天衣无缝,既富诗情,又具画意,可说是把灯谜的创作技巧和文化艺术和谐的融汇贯通,令人耳目一新,无限向往,再三回味。
此谜谜底乃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,一个繁体的“远”字,让人的思绪飘到遥远的代宗大历元年(766)杜甫晚年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《秋兴八首》之一,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、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、思念故园的心情。诗中写道:
“玉露凋伤枫树林,巫山巫峡气萧森。 江间波浪兼天涌,塞上风云接地阴。 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系故园心。 寒衣处处催刀尺,白帝城高急暮砧。”
“故园心”正是《秋兴八首》的纲目所在,“故园”不惟是“故乡家园”,更是“京华首府”,乃至于“君国”所在,秉性忠爱的杜甫怀着“身居巫峡,心忆京华”的情怀,写下“孤舟一系故园心”此一佳句,充分流露其思归的情切。此“系”兼具“系舟”与“系心”二意;孤舟犹系巫峡岸边,诗人欲归不能,而对故园的思念亦牢牢的系在孤舟上。这环环相扣的连系,也令人深深的感受到诗人对“故园”的眷恋与不舍。
谜人用“遠”为谜面,扣出谜底“孤舟一系故园心”。 更是把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红掌拨清波


【咏鹅】

鹅,鹅,鹅,
曲项向天歌。
白毛浮绿水,
红掌拨清波。